到2023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3亿,预计203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4亿,占总人口的30%。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挑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必答题”。为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京推出“我们的生命必答题”系列活动,8月31日,该系列首场论坛以“打开银发经济想象空间”为主题,4位专家学者和4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银发经济发展的新视角和解决养老难题的新方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为论坛致开幕辞,并就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研究发表主旨演讲。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其中,建立高质量、可持续的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必然要求。当下,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体系中多支柱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负担过重,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存在地方缴纳积极性不足、社会平均工资差异和南北差异明显、法定人群还未实现全覆盖,以及可选参保项目少、保障不全、水平低等难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可持续性也较弱,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水平差距较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有待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激励机制和参保吸引力还需优化加强。
对此,汪泓建议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支付水平,加快推进企业年金制度,规范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加快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优化三大支柱结构;同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财政和国有资本划转,提高养老保险水平。此外,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缩小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养老保险水平差距,促进和规范基金运营管理,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以此推动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在主旨演讲中分析了银发经济的宏观意义以及产业含义。蔡昉指出,当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战,包括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行、消费能力和意愿偏低、养老资源和能力相对不足,这一现象将始终伴随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始终,但这也说明银发经济属于朝阳产业,是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在未富先老条件下的主要应用领域,促进其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可持续的百年大计。蔡昉分析道,一方面,预计2023-2040年,中国人口全球占比下降,而60+人口始终占全球1/4左右,因此,完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布局、提高养老保障率和就业率、供给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未富先老也是低消费率的原因之一,从再分配、社保、宏观经济和产业上应对老龄化,是扩大消费、为增长创造需求支撑的关键。因此,发展银发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会窗口。他特别提到,照护(陪伴)经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岗位、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同时还能拓宽AI应用场景,促进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何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蔡昉认为,既需要以市场机制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或进行新的组合配置,形成新的生产函数和新质生产力,这是创新关键;也需要以政府产业政策鼓励和激发社会责任与创新向善;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扩大了社会公共品的边界,“老有所养”是公共必需品之一。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意味着未来这段时期处于社会性支出显著提高的加速期,因此,发展银发经济,需要将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结合起来,成为市场机制、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的重要领域。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将养老金融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院院长董克用以《努力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养老金融的基础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养老金融50人论坛的分类,中国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领域。董克用指出,其中的养老金金融是“基础”,养老服务金融是“补充”,养老产业金融是“支撑”,三者各有侧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支持和补充,才能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当前,中国养老金融市场供需并不匹配,有很多需要没有转化为需求。要推动中国养老金融发展,需完善多方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金融行业要能够同时提供和助力工作期的资产积累和退休期各类养老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养老、全年龄金融支持的业务闭环。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需畅通多元化养老产业投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养老产业,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多渠道融合社会资本,通过PPP的方式吸引多方的社会资本,政府也要通过政策性产业引导基金,明确引导基金投资方向,发挥财政资金先导效应和政府资金的宣传增信效应。
随后,圆桌论坛聚焦企业如何通过创新将传统养老服务向专业、品质和智慧养老推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张玲玲主持。她表示,世界上60岁以上的老人,每四位中就有一位是中国老人,如何大规模提供高品质的照护服务,同时保障价格可控,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新的挑战。而对于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国内现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者行为,但我们理论的研究是落后于实践的。”如何精准洞察老年消费者需求,加速养老产品和服务迭代,以及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商业模式,也是银发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议题,她与四位企业界代表就此进行了探讨。
作为机构养老的代表性企业,泰康之家“医养融合”模式得到市场认可。泰康之家战略规划负责人于赛男在圆桌论坛上表示,老年人对日常就医的便捷度和急救保障能力是重需求,因此泰康之家积极打造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在每家养老社区旁边都专门配备了康复医院,满足老人日常健康管理和专业康复需求;旗下已设有5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还通过股权投资、产学研合作等,提升在生命科学专科领域的服务能力;通过与智慧科技企业合作,推动长周期的健康监测和日常健康随访,帮助老人改善身体状态,提供更全面的生命综合解决方案。她还提到,除了健康之外,老年人还具有重塑社会关系和追求个人价值的需求,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也会建立校友会、俱乐部、同乡会、老年大学等不同组织,让老年人进入新的社会关系网,推动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贡献新的价值。
福寿康智慧医疗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要打通社区和居家养老场景,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旗下拥有护理培训学校、养老机构、医疗诊所、长者照护中心等数百家机构。其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张军(中欧DBA校友),随着老年群体增多,客户洞察已不能完全依靠人工完成,为此,他们特别开发了老年客户需求评估系统,从心理状态、疾病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居住环境、家庭照护能力等多个维度开展标签化分类,从而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产品。而数字化建设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服务的提供者也进行精细化分析,将其与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张军还表示,数字化不仅是工具建设,更是体系建设,福寿康通过建立全员捕捉客户需求的激励体系,并实行管家式服务,推动员工及时收集客户反馈,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公司决策和业务创新提供更好的参考。
太医管家作为太保集团旗下线上产品,旨在打通医药险闭环,为商业保险客户提供 “家庭医生+管理式医疗”服务。太医管家CEO徐晶(中欧EMBA校友)在论坛上表示,由于商业保险客户范畴更多是健康人群,他们与医疗服务之间是偶发链接,因此如何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尤为关键。太医管家在过去的三年摸索中发现,活动能力和生活热情较高的“活力老人”有着更多健康管理的诉求,因此也将服务定位从对居家病人展开康护服务,逐步向健康医疗服务延展,例如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主动干预、慢性疾病服务等,发现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徐晶还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推动医疗服务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结合,将疾病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进行整合并提升效率,为中国式养老格局下90%居家养老的主力群体提供慢性疾病的优质供给和服务,将会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作为全球智能屏、智能音箱最大的出货厂商,小度覆盖了超4500万家庭,其中有近千万老人家庭。小度科技健康养老业务负责人温全在论坛上分享了科技企业入局银发经济赛道的思路。一方面,小度针对C端老年用户,不断丰富产品的适老化或无障碍功能,例如根据老年人的发音特点、容易忘词等特征,开展大规模语音训练,让智能屏更方便老年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小度也进入B端探索服务场景,与机构和社区养老的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将小度打造为规模化养老服务入口的解决方案。温全还从产品开发角度总结了开展养老领域科技创新的经验:首先,要回归用户的本质需求来做产品,例如小度之所以在行业内首家主推带屏音箱,正是从提升获取信息效率这一角度出发做出的决策;其次,秉持“以终为始”的产品开发策略,围绕产品创新构建全新的管理范式,构建持续的自我校正模式;最后,在进入新的行业时,还要保持一定耐心,坚持长期主义。
据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三十周年校庆之际特别策划推出“我们的生命必答题”系列活动,聚焦宏观政策、产业发展、医学救疗、养老照护、观念认知等课题,寻求增进老龄社会福祉的多维方案,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生命与健康。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