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交了学费,却不得不再花钱购买选修课程,我连着两年连一门都没选到过!”近日,自称为西华师范大学在校学生的小李在网上反映,学校公选课课程遭到高年级学生抢课转卖,部分学生面临无法修满学分或将影响正常毕业的窘境。
西华师大校园助手上的买课信息
在倡导多元化的当下,大学生抢课已经是常规操作。僧多粥少,一些高质量的热门课程,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也很正常。但是,小李所反映的“公选课被恶意抢课售卖”的现象,确实离谱。
据悉,该校的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前者有几十门课程组成,课程不分专业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校方考虑学生毕业需要学分的情况,对于公选课的选课采取阶梯式沙漏模式,就是优先大四、大三选择。于是,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利用一些网络软件进行刷课抢课,在短时间内抢光课程,而后在网上兜售,根据课程的抢手程度和重要性,叫价几十、几百甚至几千。
从课程设置的初衷来看,公选课不分专业和年级充分体现了自主选择性理念,有利于学生的灵活选择和个性化成长。基于毕业的现实需要,让高年级优先选课也在情理之中。既然如此,何以出现恶意抢课售卖的乱象?部分学生的“利欲熏心”确实有些出人意料,但学校的选课管理制度所暴露出的疏漏更应该好好反省。
课程设置之初没想到会出现学生抢课售卖的“骚操作”可以理解,但出了问题之后理应及时亡羊补牢,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源上杜绝这种“商机”。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很多年了,前几年每年都有学生举报到学校,学校似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导致倒卖课程现象愈发严重。
更可笑的是,记者就此事联系该校工作人员,对方称教务处正在了解抢课售卖是属于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明明已经泛滥成灾了,居然还在核实,究竟是反应迟钝还是在玩“外交辞令”?该校相关工作人员还表示买卖课问题并非某一个学校的问题,其它学校是否存在类似的抢课售卖乱象,或许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其推卸责任的意图可谓不言而喻。倘若这种现象真的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该校教务处核实是否属于个别现象,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公选课被恶意抢课售卖,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平的学习环境,更折射了学校的不作为,这样的“校园版黄牛”应该严肃整治,保障每位学生的选课权益。
众口难调,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选课需求,或许很难做到,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选到公选课,则是学校的分内之事。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公选课程,增加课程容量和多样性。源头的流量足了,抢课的难度也就缓解了。此外,学校也可以尝试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动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检测识别出异常,从技术上断绝恶意抢课,把课程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学生。
既然全开放式选课导致乱象纷呈,那就应该对症下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选课管理制度,通过明确选课流程、规定选课条件、限制选课数量等措施,防止恶意抢课行为的发生。办法总比困难多,倘若一时实在找不到好办法,最起码可以按照年级对公选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规划,让学生只能抢限定本年级的课,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利欲熏心”的学生,也要加强教育引导,让其认识到恶意抢课售卖行为的危害性和不道德性,营造诚信选课、公平竞争的选课氛围。大学生恶意抢课售卖固然谈不上触犯法律,但违反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的违规行为必要时可以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洁身自好,自觉遵守选课规定和道德准则,共同维护良好的选课秩序和教学环境。为了一点“小利”而弃“大义”于不顾,这样的人行之不远。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