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了国画在美院的长成史。
9月20日,“光华旦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幕。该展览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全面展现中国画学脉的系统性展示,呈现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至最新硕博生的200余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作品展以“学脉”为核心,“时间”为轴线,“学统”为底色,通过四大版块“临云”“粲风”“觅神”“问道”,展现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脉的百年塑造之旅,从经验到学理,逐步勾连起国脉征程层层递进的精神与实践线索。
据介绍,从1928年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创建伊始,这所学院就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如师资的构成、林风眠等艺者的影响、海派画家参与教学等,新中国成立后,林风眠、吴大羽等诸师移居上海,来自上海的顾坤伯、陆俨少等则与潘天寿、吴茀之等一起,共同建构中国画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影响至今。
林风眠《风景》 1980年代.
黄宾虹《黄山松谷五龙潭》
“中国画”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至今历史最久、底蕴最深且从未间断的教学专业,近百年的成长脉络绘就的是一类画种的学院长成史。1928年,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首任院长林风眠倡导中国画要保持自身独特性,学习中国的艺术也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潘天寿也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
潘天寿 《观瀑图轴》(雁山第一奇)
无论是革新或是传统,林风眠与潘天寿都在寻求使得中国画适应社会的发展,使之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有效的途径。随着黄宾虹、陆俨少等人集体登场,文化独立的轴心根基树立,也为时代创造留下重要的拓展空间。他们对于传统写意山水、花鸟技艺的借鉴、融入,以及他们的作品体现出文化底蕴和表现新颖的外延形式,以及笔墨技艺的突破和对现实生活给予鲜活描绘的艺术魅力,造就了中国画的新样式。
1953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彩墨画研究培训班,这是为教师举办彩墨画展而设立的,在众多学子中筛选出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宗元等精英。他们开始了现代人物画实践探索之路, 把山水画、花鸟画、油画、壁画等的技法尝试融入其中的试探。
顾坤伯《小龙湫》,1959年
吴茀之《一声野鹤出长松》
关良 《杨子龙智擒座山雕》,1965年
其中,周昌谷的《两个羊羔》在 1955 年“华沙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金奖,这一成绩使他成为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之一。1964 年方增先创作的《说红书》以生活实感为依据,寻找笔墨新语言, 突破从传统到现实的难题,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形象跨越,被视为浙派人物画成熟的标志。李震坚主张作画应挥写,反对描摹做作,讲究运笔,展示了浙派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宋忠元在中国工笔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从传统走向现代。顾生岳一贯专注于对人物形象和精神的刻画,为当今中国工笔人物画坛所少见。
周昌谷 《两个羊羔》,1954年
方增先《说红书》,1964年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许江说,人山花分科教学意涵深远。它是以一种工作室制的方式,将纷繁叠代的中国画史,辑于人物、山水、花鸟的脉流,分临摹、写生、创作的三大版块来源流有序地分别进行教学,看似习者的视域有所困囿,实则却由不同体裁来进入一系脉络,穷源竟委,而求得既涵有源印证、又葆有为拓展的教育。这其中,人、山、花是三脉,临、写、创是三段,师古人、师造化、师心自是三师。如是三脉、三段、三师,正是分科教学的表里,也是国美中国画教学的结构性的圭臬。
陆抑非《虞美人》
潘汶汛 《国韵长歌》,2024年
如今的中国画学院的课程包括人物白描(宋人)、工笔重彩设色(唐宋)、 兼工带写淡彩人物(宋元)、经典壁画临摹(永乐宫)、大写意人物(宋人)、明清小写意人物等。如果说“临摹”是对于画面的理性分析,体悟前辈艺术家艺术生命信息,那么“写生”则是以 现实对象为中介,将学习到的经验与体悟进行实践,并不断地激发自己的认知与理解。
舒传曦 《生命之树》,1998年
除了山水、人物,花鸟亦是中国画的重点。自1928年国立艺术院成立至今,花鸟画教学已经经历过多个历史时期的世事变迁。直至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教学一直伴随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如今,中国画学院已步入第二个百年。展览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画从来就不仅是一个画种,而更关乎民族文化的承继与开拓。从围绕革新与改良的自知之论,到学科整合背景下对民族艺术的功能讨论,再至深化学科理法的学科构建,“中西调合”的诗性根脉和“传统出新”的写实根脉交融相长,源流互质的“根源之学”深耕其中,中国画坚定又多元的自我刷新生生不息。
胡高孝 《春润》,1993年
叶芃 《时空·天际寥廓》,2019年
师者,传道授业,无外言传与身教。国画传习,尤在于一词一句、 一笔一画的涓滴之功。思想以性情凝结成笔墨,循迹笔墨亦见心绪万千,方今昔问答,遂薪火灯传。这种透过作品感知人格的能力,是爱艺之人的通感。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承办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