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节之一。2024年恰逢“香港国际诗歌之夜”15周年,9月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诗人在中国香港相聚。 其后的两周时间,他们将从香港出发,经由上海、南京抵达阿那亚·秦皇岛,完成一场世界诗歌在中国的纵贯线巡游,穿越母语的路线,以诗歌的方式与世界同频共振。
对话阿多尼斯
10月2日至10月6日,诗人们的内地首站将抵达上海。“对于中文读者来说,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国际化。在诗歌现场,感受不同语种、不同观念之间的交锋碰撞,将会是难得的体验。”上海场负责人刘海蒂说,“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内地首站之所以选择上海,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到上海的国际化视野。
本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主题是“母语的边界”。“这个主题和翻译有关,也和诗人有关。”刘海蒂介绍,每一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都会出版一本同题诗集。今年诗歌之夜邀请的诗人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不同语言的国家。翻译这些诗歌的过程,让诗人们再度开始思考母语在创作中的深度与限制。
开幕诗歌剧场
在诗歌之夜的跨文化跨时空的背景下,诗人们用自己的母语创作、交流,诗人们通过翻译跨越母语的边界,走进诗歌的共同体,探索诗的秘密。
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上海站,持续5天的活动将由开幕仪式、诗歌剧场、诗歌论坛、诗歌朗读会等主体环节构成,并穿插发生在城市不同角落的线上线下活动,让诗歌依托于不同媒介、不同空间,在更多的场域里流动起来,用诗歌的方式理解上海。
上海站最值得期待的部分是10月3日晚在YOUNG剧场举行的诗歌剧场。音乐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跨文化通约的语言。寻谣6年的音乐人小河作为特邀嘉宾到场,从诗歌的文本出发,围绕着诗人们的声音进行全新创作。现场,音乐与诗歌交织,观众虽然听不懂诗人的母语,却能通过他们的语调、顿挫、神情和小河的配乐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力量。
活动海报
“这是诗歌与音乐的一次奇妙相遇,这也是一个廻然有别于传统诗歌朗诵的诗歌剧场。”上海场负责人、诗人王寅一直致力于打破国内传统诗朗诵的固有模式,“诗歌剧场”是他的又一次尝试,“在这个剧场中,小河的音乐被赋予了多重角色和作用,既是诗歌的调色板,也是全场节奏的鼓点,是看不见的导引和串联,自由、即兴、互动、突围、爆炸。这是一次对既定规则的颠覆,一次无法复制的融合和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
在10月2日的开幕特别行动中,著名诗人阿多尼斯将通过独家纪录片与观众读者相聚。10月4日至5日,“成为一名诗人──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奥尔嘉·谢达科娃专题对话”和“理解和接纳”两场诗歌论坛举行。俄罗斯诗人奥尔嘉·谢达科娃将与诗人骆家在线上展开对话,德国诗人丹妮雅拉·丹兹,英国诗人莱斯利·哈里森,日本诗人小池昌代,中国诗人俞璐、路雅婷则将在现场对话,展开对诗歌的探讨。5日的圆桌论坛“故乡与他乡”邀请的诗人中,或是有在他乡用母语写作的经历,或是母语为非官方语言的小众语言,他们根据自己的居住于创作经验讲述如何与世界交流。5日晚,“四面八方的风吹到海上──青春与城市”香港国际诗歌之夜青年诗歌专场将举行,年轻的诗人们将带来一场自由开放的交流。6日,诗歌来到美术馆第82期“艾略特·温伯格诗歌朗读交流会”将在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举行。艾略特·温伯格是诗人杜甫的英语译者,交流会将以杜甫为核心话题探讨。
上海站活动议程
虽然诗歌依然是小众的文学形式,但在有14亿人的中国内地,诗歌的受众并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也在寻找它的受众。2023年,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在阿那亚举办了阿根廷诗人贝列西的专场,受到欢迎。
上海场的数场活动仍坚持公益。备受期待的诗歌剧场仅象征性收取11.55元的门票,目前已基本售罄,其它活动几乎都是免费预约。“上海市民对诗歌活动真的很有热情,上海也是国内诗歌文化土壤最深厚的地方。”刘海蒂说,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依然喜欢诗歌并认可这种表达方式,“诗歌给生活带来的治愈感,给自身带来的能量依然存在。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还是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众对诗歌的需求在慢慢回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