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利不增收”困境加剧,营收失速至同比下降13%,何时能改善盈利能力?零售金融贡献的净利润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4.1%降低至7%,“零售立行”的战略变了吗?息差同比下降了59个BP,陡峭的趋势何时减缓,息差能回归到2%(目前1.96%)以上吗?
在平安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直面来自市场的最新检视。
谈零售失速:“零售立行”不会变,正在进行深度调整
平安银行一度被市场视为“零售黑马”,萦绕在其零售业务的目光众多。但主动压降贷款投放后,该行零售金融贡献利润占比一路下降。
首先来看平安银行零售营收占比,该指标降幅并不太陡峭。2020年~2023年这4年间,该行零售营业收入占比都超过了57%,在2024年上半年降至50.7%。
让市场哗然的,是平安银行断崖式下滑的零售利润占比。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银行的零售净利润占比创下历史新低,仅有7%,要知道2021年同期该指标还有近60%。
所以,市场发出疑问——“零售立行”还是平安银行的核心战略吗?
“零售这一年转型的压力,我认为是非常大的。”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业绩发布会上回答分析师有关提问时直言。他反复强调,零售业务一直是平安银行焦点业务,“零售做强”或“零售立行”不会变。
“如果平安银行最终成为一家批发银行,我觉得那它的特点就没有了,市场不会再认可,我们也不再会有估值。” 冀光恒说。
冀光恒拆解,零售业务的主要压力源于风险,风险则源于缺乏自营渠道。关于零售业务盈利失速的原因,冀光恒解释这是由于该行主动摒弃千亿级高风险零售资产,对营收造成了较大冲击。
财报显示,平安银行个人贷款由1.978万亿元,下降7.9%至1.82万亿元,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0.6%。
除了住房按揭贷款,平安银行零售板块的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性贷款、经营性贷款都出现下降。该行信用卡应收账款由去年末的近5141亿元下降至约4710亿元;消费性贷款由5452.91亿元下降至4884.78亿元;经营性贷款由6147.68亿元下降至5552.82亿元。
冀光恒总结,在个贷投放结构里,平安银行加大住房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力度,试图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张朝晖表示,平安银行正在从考核体系、管护体系、财富管理体系,进行对零售业务板块的深度调整。
张朝晖透露:平安银行改变了过去的AUM增长模式。首先,平安银行过去采取“三高”的零售增长策略,也即贷款端高定价、高风险,存款端通过高收益产品实现获客。而现在这个做法正在被颠覆,从5月份开始,平安银行的零售储蓄付息率快速下降。到7月份,平安银行已经不是股份行中最高的了,至年底会进一步降低。
过去由于权益产品较多的原因,平安银行相关客户AUM增长较快。张朝晖称平安银行将会在封闭类和稳健型的产品方面加大力度。
“我们基本法考核是从上个月(即7月)开始的,我估计应该到今年底、明年初,我们整体的付息率会有比较好的显现,规模会持续增长。” 张朝晖说。
谈“增利不增收”:努力将全年营收降幅收窄至10%或更低
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宏观数据和行业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银行业营收、利润增长承压,息差快速收窄,资本补充需求上升,其中股份行受国有行、城商行两头挤压,面临更多的挑战。
盈利能力放缓升至下滑这个多家银行面临的难题,继续在平安银行身上上演。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实现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对于“增利不增收”,平安银行将其归因为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对“增利不增收”做了进一步具体归因:一是节约费用,也即降本增效,使得该行上半年相关费用下降了9.9%,节约了23亿元;二是非息收入保持正增长,同时减值损失比去年同期少计提了约90亿。
“信贷拨备实际上只下降了30多亿元,这里面主要是一般拨备的下降,因为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投放增长不多。我们的一半拨备计提是自然下降的,因为受到规模的影响,在专项拨备上还是保持了较好水平,所以拨备覆盖率在264.26%。”项有志说。
冀光恒坦言营收降幅带给平安银行很大压力,但也进行了自我鼓励,称会努力将全年营收降幅收窄至10%左右或者更低。据其透露,好的迹象目前正在发生:
一是利差在此前快速下降后,到本月基本上企稳,平安银行有信心其利差能够继续稳定在1.9%左右(6月末为1.91%),在股份行名列前茅;
二是虽然整体存款付息率依旧比较高,但对公的付息成本和人民币成本付息下降较快。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2.18%,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基点;尤其是人民币存款,其付息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基点。这说明平安银行持续加强了高成本存款产品管控,促进低成本结算存款沉淀,优化了存款成本。
责编:桂衍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