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在京举行,主题为“开放与平衡: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机遇与应对”。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出席论坛,以《新范式下的市场化与国际化抉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高西庆在演讲中对当下“新经济范式”的成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随着近年来中美、中欧贸易关系持续紧张,局部地区的战争冲突以及疫情影响,使进出口产业遭遇重创,人员流动、运输业等受阻,石油、铁铜矿石等战略性资源的稳定保障受到冲击,金融业格局洗牌,农业等民生产业趋向内循环,还出现了世界加工厂外移、易货贸易回归等现象。
与此同时,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大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使AI等高科技产业在国内受到重视,却难以避免的在国际上受到打压。
在这些表象之下,新范式在中长期方面也带来了深刻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举国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法治和规则方面出现程序简化、随意性增加、政治化、民粹化等现象,经济运行模式也呈现出政府介入增加、货币巴尔干化、贸易区域化等趋势。
在这样的新范式下,如何才能实现成功投资?在高西庆看来,最大的保障就是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其中,法制化意味着可预测性,可以用确定法律的程序、全面的法律体制来解决问题。他强调说:“法律稳定、行政有效、执法高效,以及信用文化和坚定的反腐败,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
同时,二十大再次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高西庆表示:“这就需要营造内资与外资平等、国企与民企平等的竞争环境,形成高效公平的争议解决机制。拥有基于规则的稳定秩序,才能营造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