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险资拟清仓式撤退银行股的公告拖累了今天板块下跌。
(600926.SH)8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持股比例达1.86%的股东拟清仓所持有的全部股份。此次“清仓式”减持被市场视为险资对银行股态度发生变化的重要信号。截至21日收盘,银行板块下跌,超八成个股下跌,杭州银行盘中跌近5%领跌,收于13元/股,下跌3.92%。
业内人士认为,资金态度转变折射出银行股在快速上涨过程中风险正在累积,性价比逐渐走低,未来或有资金进一步调整持仓。
银行股上涨“刹车”
21日,银行板块出现“刹车”行情,止步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截至收盘,(399986.SZ)跌0.73%,42只上市银行股中,35只个股下跌,4只个股收平,仅3只个股小幅收涨。
下跌个股中,杭州银行收跌3.92%领跌,股价报13元,盘中一度跌近5%。、收盘也跌超2%,跌幅居前的个股大部分为城农商行,国有行跌幅最大的是,收盘跌1.41%,股份行在这轮下跌中跌幅较浅,跌幅最大,为0.72%。
银行股今日发生“刹车”行情,与昨晚一则公告有关。21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持股1.86%的股东中国人寿拟清仓式减持1.1亿股股份。“险资机构若在较短时间内对该股进行减持,势必将对个股的股价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保险机构减持银行,可能是为了释放利润,但“清仓式”撤退也不排除“获利了结”的可能。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即便算上今日的跌幅,杭州银行年内累计涨幅也已接近30%,抹平去年全年的跌幅,股价已从9.85元一路上涨到13元,是近3年来股价最好表现。而整个银行板块的个股表现与杭州银行类似,年内近半数个股创下阶段性新高,例如,工商银行近日创下6.4元的近6年最高股价,创下7.99元的股价,而上一次早在2015年。
上述分析师称,银行股年内大涨,对于大多数股东而言,手持的银行股浮盈水平已处于高位,出于资金安排和资产配置的需要,险资进行减持。也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当前部分银行股股价偏高,估值反映了未来几年的盈利情况,按照绝对收益来看已达成目标,锁定收益、落袋为安是正常的投资安排。
在银行股今年涨势如虹的大行情中,6月、7月出现小幅回调。“这一次有所不同,”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说,此前几次银行股陷入回调是市场出于对长债走势的判断及息差数据的影响,但都没有出现大股东尤其是险资“清仓式”减持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看,意味着银行股行情可能到了阶段性“尽头”,此时选择减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从银行股近期披露的中报数据来看,行业风险仍未出清,大部分银行息差延续收窄势头。(详见报道《10家上市银行“期中考”: 营收、净利企稳,息差压力仍存》)“在息差收窄、信贷需求较弱、零售消费贷款不良新增开始低位拐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中小银行的营收可能会面临一定压力,需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加银基金基金经理邓凯成指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徐鹏亦认为,险资可能认为目前银行板块涨幅过高,不具备性价比且存在一定风险,原有的配置银行股的高股息策略已经失效,所以减持银行股份,转而配置更好的资产。
险资释放“撤退”信号?
银行股一直以来具有股价稳定、分红率高的特征,是稳定的投资收益来源,向来备受保险资金青睐。其实,险资离场也并不少见,一旦有机构进行大幅减持,其他险资可能会跟进,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比如2021年,银行股在上半年上演大涨行情,累计涨幅超过6%。临近年中,险资掀起银行股减持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和谐健康、华夏保险、民生人寿5家寿险公司,先后减持、杭州银行、、、、农行H股等多只银行股。在险资密集离场背景下,下半年,银行板块行情出现转折,回吐上半年全部涨幅,年终录得下跌。
从过往经验来看,险资增持银行股,通常是看中其低估值、高分红,一旦获取足够分红收益,就会选择减持高股息的银行股,转而配置其他资产,这被业内视为优化高股息策略。
“大部分险资的减持是一种‘低吸高抛’的正常投资操作。”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出现撤离信号,可能是因为今年保险行业整体承压,所以选择暂时落袋,保存实力。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0.6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年初增长9.62%。同时,财险和人身险合计持有的股票和基金规模,较年初分别增加1369亿和1693亿元。在险资重仓股中,银行股持仓占比高达48.3%,较年初提升0.8个百分点。
华东一位公募基金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从整体仓位来看,银行股是险资持仓市值最高的行业,适当减仓有利于险资平衡多元化资产配置。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虽然释放部分撤离银行股信号,但险资对高股息、高分红、股价稳定的个股仍有较高兴趣。年内,新能源、环保和基建方向的行业龙头个股频频获得险资举牌,目前获增持的个股至少已有7家。日前,大唐新能源股份H股就获得长城人寿最新举牌,增持500万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