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艺融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此次《意见》列举了10种新业态新领域。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新业态新领域代表了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其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并且,新业态新领域往往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产业技术成熟和市场扩大,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升级。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才能更好地破除市场隐性壁垒,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更好地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新业态新领域发展。未来,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市场环境可以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和激发创新活力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为新业态新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导资源
向新业态新领域汇聚
近年来,我国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比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是此次《意见》的一大亮点,备受各方关注。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兰日旭对记者表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一方面,能够避免新业态新领域发展的乱象,为它们的发展打通堵点卡点,引导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和资源向新业态新领域汇聚,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负面清单制度,有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激发新业态新领域发展的市场活力,加快培育现代化的新兴产业体系。”
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要相应制定不同的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此次《意见》明确,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信息安全、智慧轨道交通、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新领域,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和路径,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准入效率。
兰日旭建议:“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加快针对新业态新领域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优化,科学设定准入规则和明晰许可准入范畴,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形成政府监督、企业自觉、业态自律、社会监督的准入格局;另一方面,加强组织实施,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有序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负面清单和准入制度。”
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对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引导企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田惠敏表示,企业也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新业态新领域中去,推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对于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的具体方法,《意见》提出,“用好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实施前沿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市场准入环境建设行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等。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既要保障市场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又要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在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与消费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设定为这些新业态新领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新领域新业态的企业,田惠敏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关注政策动态、加强技术研发、优化企业管理、拓展市场渠道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式把握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带来的机遇。同时,企业还应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 屈珂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